大元王朝(出书版)_分卷阅读_25

王新龙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飞升小说网 www.fshualu.com,最快更新大元王朝(出书版)最新章节!

    贵由即位后,偏袒察合台之子也速蒙哥,夺去了哈剌旭烈兀对察合台封地的统治权,也造成了察合台家族的分裂。

    拖雷的遗孀唆鲁和帖尼却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教子有方,维系了本家族的团结,赢得了各宗王的好感,争取到了属下将领、官员和属民的支持与爱戴。拖雷死后,唆鲁和帖尼掌管拖雷封地的事务和军队,她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和核算措施,不允许属下有任何违反札撒和传统的行为;她不允许属下官员对属民非法征敛,从不趁汗位虚悬之机发放牌符和旨令,却能依靠继承的封地、财产、军队广旋恩惠,收买人心;她信奉基督教,却能优礼和照拂伊斯兰教徒,因而她和她的儿子们能得到比较广泛的支持和同情。当面临又一次汗位争夺时,她的家族就具有了一定的优势。

    拔都发出邀请后,唆鲁和帖尼遣长子蒙哥率诸弟阿里不哥、岁哥都(唆亦哥秃)、木哥(末哥、穆哥)等前往。失烈门和窝阔台的后妃们也从哈剌和林派出了自己的代表。贵由儿子们因驻地距拔都营地较近,便抢在诸王之前去会见拔都,但他们只停留一两天,就借口萨满预言不宜久留,不等人员齐集、大会召开,只留下帖木儿那颜为代表,便返回了自己的封地。1249年4月,蒙哥兄弟和东道诸王塔察儿(斡惕赤斤孙)、术赤系诸王和察合台的孙子哈剌旭烈兀等,大将兀良哈台、速你带、也速不花等相继到达,于是开始就汗位继承问题进行协商。

    会上,宗王及宗王代表间就汗位谁属问题争论激烈。拔都等术赤系诸王和拖雷系诸王属意蒙哥;斡兀立海迷失、失烈门和察忽、脑忽的代表们主张从窝阔台的子孙中选择,却不能举出一个一致同意的人选,于是经过几天争吵,达成了一个初步协议:因为拔都是全体宗王们的长者,他的命令是大家务必遵行的,他所赞同的,宗王们无论如何也不违反2。这样就把大汗继承人的提名权交给了拔都。

    由于拔都与拖雷家族一直存在着良好的、亲密的关系,也由于蒙哥本人参加过数次征战,并曾在长子西征中取得过活捉钦察部一个首领八赤蛮的辉煌战绩,特别是这次参加忽里勒台,拔都第二次目睹了他的成熟和才干,于是在继续举行的讨论中,拔都首建推举蒙哥之议。这一提议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术赤、拖雷两系宗王的支持,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窝阔台系诸王、后妃代表的反对。额勒只带(又作宴只吉歹、按只,他可能是失烈门和窝阔台的其他后妃自哈剌和林派去的代表)举出当年与窝阔台立下的誓言来反对拔都,他说:“你们曾全体一致决议并说道:直到那时,只要是从窝阔台汗诸子出来的,哪怕是一块臭肉,如果将它包上草,牛不会去吃那草,如果将它涂上油脂,狗不会瞧一眼那油脂,我们仍然要接受他为汗,任何其他人都不得登上宝座。为什么你们另搞一套呢?”3定宗皇后海迷失的使者也说:“昔日太宗命以皇孙失烈门为嗣,诸王百官皆与闻之。今失烈门故在,而意欲他属,将置之何地也?”4蒙哥之弟木哥和他的随从札剌亦儿部人忙哥撒儿以脱列哥那破坏太宗遗命予以驳斥,木哥说:“太宗有命,谁敢违之。然前议立定宗,由皇后脱列忽乃(即脱列哥那)与汝辈为之,是则违太宗之命者汝等也,今尚谁咎也?”5忙哥撒儿则指责八剌说:“汝言诚是,然先皇后立定宗时,汝何不言也?八都罕(即拔都)固亦遵先帝遗言也。有异议者,吾请斩之。”6兀良哈台也说:“蒙哥聪明睿知,人咸知之,拔都之议良是。”7于是大家宣誓效忠,共立蒙哥为汗,决定明年(1250)举行即位典礼。

    唆鲁和帖尼开始向诸王派遣使者,分送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忽里勒台。窝阔台和贵由家族的一部分宗王、察合台的儿子也速蒙哥和孙子不里拒绝参加典礼,不接受大会决议,他们多次遣使至拔都处,要求在窝阔台的后裔中推一举大汗继承人。拔都认为决议是在宗王们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的,如果擅自更改,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况且主持一个如此广大的国家,不是孩子们的能力所及的事;而立蒙哥为汗,也是充分考虑了窝阔台子孙的利益的。因此,坚持已经做出的决议。在这样的交涉和争吵中,一年过去了。到了年底,蒙哥等再次向各方派出使者,邀请他们到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地区。他们派失烈门必阔赤至斡兀翊每迷失和忽察、脑忽处、派阿兰答儿必阁赤至也速蒙哥处,要求他们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与大家一起共同安排国事。脑忽、也速蒙哥等不得已,只好起程赴会,但他们有意拖延,以推迟和破坏由拔都、蒙哥主持的这次忽里勒台。

    古代风景画鉴赏1251年6月,术赤后裔别儿哥、不花帖木儿(《元史·宪宗纪》作脱哈帖木儿),东道诸王拙赤合撒儿的儿子也苦、脱忽、也松格,合赤温的儿子按只吉歹(《元史·宪宗纪》作按只带),斡惕赤斤的孙子塔察儿,成吉思汗的异母弟别勒古台及其诸子,察合台的孙子哈剌旭烈兀等相继到达,察合台的儿子也速蒙哥和窝阔台的后裔却迟迟不到。别儿哥请求拔都,拔都派人回答说:“你拥立他登上宝位吧,那些背弃札撒的人都得掉脑袋。”8于是,由别儿哥主持,上述诸王、将领和拖雷系诸王一起举行了蒙哥的即典礼,使他正式取得了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的合法身份。仪式之后,是照例的宴饮庆贺。这时,窝阔台的儿子合丹、灭里,孙子蒙哥都(阔端子)相继赶到,并向蒙哥“行贺礼,执臣节”9。由于他们的到来,大会决定继续等候迟到诸王,延期结束。但窝阔台的子孙们却正在策划大蒙古国建立以来的第一次武装夺权活动。

    失烈门(阔出子)、脑忽(贵由子),忽秃黑(窝阔台第四子哈剌察儿之子)结盟,以参加庆典为名,赶着无数载满武器的大车,用宴饮的食物做伪装,浩浩荡荡向蒙哥的大帐进发。这时,蒙哥的鹰夫康里人克薛杰丢失了一头骆驼,在寻找骆驼的途中,他遇到了失烈门和脑忽的马群,应一个看车儿童的请求,他帮助修理一辆损坏了的大车,无意中发现了车中装载的武器。他设法了解了实情,并乘人不备,驰向蒙哥大帐,报告了所知的一切。于是蒙哥派遣其弟旭烈兀和老将忙哥撒儿领兵相迎,调查事情的真象,并采取行动制止他们的阴谋。失烈门等否认有谋逆行为,他们被送到了蒙哥处。蒙哥又派遣不怜吉歹领十万兵驻守哈剌和林至别失八里一线的科布多、杭爱山一带,以防察合台儿子也速蒙哥(《元史·宪宗纪》作也速忙哥)、孙子不里和贵由的儿子忽察。

    庆典结束后,蒙哥亲自审问谋逆的宗王,命忙哥撤儿审讯策划和参与这次谋逆活动的大臣。宗王失烈门、也速蒙哥、不里(又作孛里)、忽察(又作火者、和只)、脑忽(又作纳忽)、也孙都哇(又作也孙脱、也孙脱阿)等分别被禁锢和贬谪;贵由后斡兀立海迷失和失烈门母合答失赤被处死,大臣合答曲怜、按只吉歹等七十七人被杀。

    当由蒙哥即位引起的黄金家族间的斗争平息后,蒙哥开始处理国事。他派皇弟忽必烈南征大理,委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宜;以牙剌瓦赤、布智儿、赛典赤赡思丁等任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委另一弟旭烈兀征西域素丹(又作算端、唆里坛,即苏丹)诸国,这是蒙古的第三次大规模西征。以纳怀、塔刺海、麻速忽等任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事;以阿儿浑任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事;下令籍汉地、斡罗斯、西藏等地户口;追收贵由死后诸王滥发的牌符、令旨;限制诸王乘驿所用马匹数量和索取超过规定的供应物品;规定了各地税额,并禁止官员、吏员循私偏袒和收受贿赂。宪宗七年(1257),蒙哥以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亲率大军征伐南宋。宪宗九年(1259)七月,蒙哥死于合州(今四川合川)钓鱼山军中,在位九年。

    注释1顾姑,蒙古已婚妇女的一种头饰(帽子)。参见本卷“黄金家族的兴起”注释。

    2《史集》第二卷《成吉思汗的儿子拖雷汗之子蒙哥合罕纪》。

    3《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第二编《札剌亦儿部落》。

    45《元史·宪宗纪》。

    6《元史·忙哥撒儿传》。

    7《元史·宪宗纪》。

    8《史集》第二卷《成吉思汗的儿子拖雷汗之子蒙哥合罕纪》。

    9《世界征服者史》下册,第三部分《七大州君主、贤明的皇帝蒙哥可汗登上汗国的宝座,他打开奴失儿汪的地毯,兴复帝室的功业,制定君王的法规》。

    第二十六章

    忽必烈开府金莲川忽必烈是拖雷正妻唆鲁和帖尼的次子,元宪宗蒙哥的同母弟。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一年(1216)生。他同其他蒙古儿童一样,自幼生长于鞍马间。1224年,成吉思汗回军途中,他与弟旭烈兀首次出猎,并分别射死一只兔子和一只山羊,成吉思汗非常高兴,他按照蒙古人的习惯,亲自为他们拭指1。1232年,其父拖雷死,他与诸兄弟在母亲的培养下长大。拖雷是成吉思汗长后所生的幼子,并且死得蹊跷,而唆鲁和帖尼又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模范地遵守着成吉思汗的札撒,因而他的家族在宗亲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和赢得了较多的同情。

    太宗窝阔台分封汉地时,拖雷家族得到了真定府,于是这个家族同真定府便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242年(元太宗皇后乃马真氏执政元年),燕京著名的禅学大师海云和尚被召至拖雷兀鲁思,携僧子聪(世祖朝的太保刘秉忠)同行。海云与子聪虽号僧人,实则皆精通儒学。子聪“於书无所不读,尤邃於《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2。忽必烈向海云问佛法大要,后者对以“宜稽古审得失,举贤措枉,以尊主庇民为务。佛法之要,孰大于此”?这分明是借谈佛法之机,向蒙古贵族宣传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理论。忽必烈对此也很感兴趣,于是他进一步询问:“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海云则乘机建议他“求天下大贤碛儒,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3。在与刘秉忠接触后,忽必烈受到了更多儒家思想的熏陶,对此兴趣更浓,所以当海云南归时,刘秉忠被留在拖雷兀鲁思数年。这期间,他的主张对忽必烈的影响逐渐深化,所以当他奔父丧南归时,王府赐金百两为葬具,遣使送往邢州,一俟服除,立即被再次召至和林。于是刘秉忠开始具体地系统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从典章、礼乐、法度,纲常等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儒家的治国思想,并指出了当时存在的种种弊端和解决办法。

    忽必烈此时,云中怀仁人赵璧也因通晓蒙古语被召至蕃邸,以儒书教授蒙古学生,他“以国语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诸书而教授焉。然后贵近之从公学者,始知圣贤修己治人之方”。他又泽《大学衍义》,时时于马上为忽必烈讲说4。

    通过刘秉忠,赵璧的讲解,忽必烈对中原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方法有了初步了解,他“好访问前代帝王事迹,闻唐文皇为秦王时,广延四方文学之士,讲论治道,终致太平,喜而慕焉”5。自甲辰(1244,太宗后乃马真氏三年)始,他开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6。

    通过刘秉忠、赵璧等的介绍、推荐,他开始留心中原事务和搜罗、召见中原人物。甲辰,金末状元王鹗被召,并倍受尊重,“朝夕接见,问对非一”。王鹗“进讲《孝经》、《书》、《易》,及齐家治国之道,古今事物之变”。忽必烈开始萌生了以汉法治理国家的意图,他对王鹗说:“我虽未能尽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耶!”7元定宗贵由二年(1247);冀宁交城人张德辉、顺德沙河人张文谦、通州潞县人李德辉又分别被召。这时,忽必烈的问题就提得更为具体、更为深入和更有针对性了,重点集中在“延访圣贤道德之奥,修身治国之方,古今治乱之由”。他问张德辉:孔子没已久,今其性安在?”“或云辽以释亡,金以儒亡,有诸?”“祖宗法度具在,而未设施者甚多,将若之何?”“农家劳作,何衣食之不赡?”“孔子庙食之礼何居?”“今之典兵与宰民者为害孰甚?”并询问解决办法。张德辉对答则“详明切直,多所开悟”8。于是奉旨兴学,会生徒,行祀礼,重振文风。行前’又陈敦孝友、择人才、察下情、贵兼听、亲君子、信赏罚、节财用等先务七事。

    张文谦以“占对称旨,擢置侍从之列,命司王府教令笺奏,日见信任”9。李德辉也被留在王府教授诸王子。上述诸人除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思想外,还向他推荐了大批中原耆儒硕德。刘秉忠推荐张耕、刘肃、王恂等,张德辉也推荐了魏瑶、元好问、李冶、白文举、郑显之、赵元德、李进之、高鸣、李磐、李涛等二十余人,李德辉推荐了既懂铜人针法又习伊洛之学的窦默。于是“弓旌之招,蒲轮所迓,耆儒硕德,奇才异能之士,茅拔茹连,致无虚月”10己酉(元定宗皇后海迷失执政元年,1249),召窦默,默既至,首以三纲五常为言,并强调伟王之学,贵正心诚意。当被问及“今之明治道者为谁时”,则以姚枢对。于是,第二年(海迷失二年,庚戌,1250),遣赵璧召姚枢。姚枢为营州柳城人,后迁居洛阳。太宗四年来归,曾为燕京行台郎中。因不满于行台长官牙剌瓦赤“惟事货赂”和诸侯“竞相掊克入媚”,辞官隐居辉州,潜心研究程朱理学。姚枢以忽必烈能“虚己受言,可大有为,乃尽其平生所学,为书数千百言,首以二帝三王为学之本,为治之叙,与治国平天下之大经,汇为八目,曰: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次及救时之弊,为条三十”。大致为立省部、辟才行、举隐遗、慎铨选、汰职员、班俸禄、定法律、审刑狱、设监司、明黜陟、阁征敛、简驿传、修学校、崇经术、旌节孝、重农桑宽赋税、省徭役、禁游惰、肃军政、周匮乏、恤鳏寡、布屯田、通漕运、倚债负、广储蓄、复常平、立平准、却利便、杜告讦等。每项下又细陈实施办法,“本末兼该,细大不遗”。忽必烈十分赞赏,遇事多征询其意见,并令其教授世子真金经学。

    同年,召邢州人马亨、弘州顺圣人魏瑶。瑶条陈便宜三十余事,举名士六十余人。这样,在宪宗蒙哥即位前,拖雷兀鲁思已经搜罗了一大批才俊之士,在他们的介绍和影响下,忽必烈对汉地情况有了较多的了解。依靠汉地人才、以汉法治理中原的想法也逐渐形成,对以儒治国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蒙哥即位后,在考虑国事安排时,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交与他去处理,忽必烈遂离开漠北进驻漠南爪忽都(扎忽都,即金北边部族居住地区)之地,开府于金莲川(又名曷里浒川,地当今内蒙古正蓝旗闪电河一滦河上游,以盛产金莲花得名),作为大汗在漠南的最高军政代表,开始其以汉法治理汉地的政治生涯,将其从儒臣那里学到和积累了数年的汉法逐渐付诸实践。儒臣们则把个人的政治前途和致主泽民的理想寄托在忽必烈身上,以他们继承和积累的两千年来的封建统治经验,尽心竭力地帮助、辅佐他,使他得以立足于蒙古统治者和汉地官民之间,避开了数次失位、丧权的危机,不以扩展实力和扩大影响。

    “恩大有为于天下”的忽必烈开府漠南后,有了更多宴施政治抱负的机会,他更积极地向四方遣使,征聘名士,一时“宿儒俊造,宾接柄用”。辛亥(元宪宗元年,1251),征戊选女真进士赵良弼于赵州。

    千子(宪宗二年,1252),张德辉与元好问北觐,建议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忽必烈欣然接受,并采纳他们的意见,蠲免儒户兵赋。杨奂、郝经、徐世隆也于同年觐见。癸丑(宪宗三年,1253)召曹州济阴人商挺,甲寅(宪宗四年,1254)召许衡于卫州。李俊民、李冶、王恂、程思廉、渤海人张础、惠州人赵炳、成都人张惠等相继被召。而早年降附蒙古的史氏、董氏诸子侄和杨惟忠、贾居贞、畏吾儿人廉希宪等与忽必烈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实现其政治理想和抱负,忽必烈已经储备了大批人才。

    忽必烈受命“总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大宴属下之际,姚枢向他建议:‘今天下土地之广,人民之殷,财赋之阜,有加汉地者乎?军民吾尽有之,天子何为?异时廷臣间之,必悔而见夺,不若惟持兵权,供亿之需取之有司,则势顺理安。”忽必烈欣然采纳,请于蒙哥,获准。

    灭金后,自太宗晚年至乃马真氏、定宗贵由执政时期,汉地管理十分混乱,官吏贪暴,差役繁重,百姓流亡。

    太宗时,分邢州万余户为勋臣八答、启昔礼食邑,而监领者不能安抚治理,“征求百出,民弗堪命”,百姓逃亡殆尽。辛亥(元宪宗蒙哥元年,1251),两笞剌罕向王府申诉,刘秉忠、张文谦建议以刘肃、李简同近侍脱脱前往,三人至郡,洗涤蠹弊,革去贪暴,流民复业,户口大增。忽必烈亲眼看到了儒臣的治绩,从而“益重儒士,任之以政”。

    牙剌瓦赤为燕京行省断事冒,与不只儿等管理汉地财赋。他们不知安抚,草菅人命,民无以措手足。忽必烈“极知汉地不治”,却不能进行干预和厘正。河南与宋境接,而“民无依持,差役急迫,流离者多,军无纪律,暴掠平民”,加之边无备御,南宋不时扰边,“内地之民,多被杀虏”。壬子(宪宗二年,1252)忽必烈采纳史天泽、姚枢的意见,请分河夕卜昕属试治之,不令牙剌瓦赤有所钤制,得到蒙哥允准。于是设屯田经略司于汴,以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使,陈纪、杨果为参议。在西起邓州,东到陈、毫之间,列障戍守。“察奸弊,均赋税,以苏疲困;更钞法以通有无;设行仓以给军饷”。严惩贪官,整肃吏治。设屯田万户于邓州,置屯田于唐、邓,授以兵士、耕牛,敌至则御,敌去则耕。在卫州设都运司,转粟于河,令民人粟,储于沿河所设五仓,以解决军粮供给。二三年内,河南大治。

    其年夏,忽必烈受命征云南,刘秉忠、姚枢从行,枢以宋太祖时大将曹彬取南唐不妄杀人为谏。第二天,忽必烈对他说:“汝昨夕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第二年,师至大理城,姚枢裂帛为旗,书止杀之令,未曾妄杀一人,由此民得相完保。刘、姚劝谏之功不可没。大理既下,留大将兀良哈台戍守。以刘时中为宣抚使,与白蛮大姓段共同安辑。

    癸丑(宪宗三年,2253),蒙哥大封局姓,允许忽必烈在河南汴京与陕西北京间自择其一。他接受姚枢的建议,选择关中。针对诸将在北京大治府第,以豪华相尚的现象,忽必烈分遣诸将戍守兴元诸州。同时奏割河东解州盐池以供军食,立从宜府于京兆,屯田凤翔,募民受盐入粟,转漕嘉陵。又立京兆宣抚司,先后以孛兰、杨惟中、廉希宪为使,“京兆诸郡臂指陇蜀,诸王贵藩环拥周布,户杂羌戎,尤号难治”。他们“摧摘奸强,扶植贫弱”。严惩残暴扰民者,关陇大治。立交钞提举司,印钞以佐军用。又以姚枢为劝农使,督劝农桑,许衡为提学使,兴办教育。

    丙辰(宪宗六年,1256),忽必烈将改变在桓、抚间设帐而居的状况,命刘秉忠相地筑城。秉忠选择桓州东、滦水北的龙岗,与贾居贞等共同经营,三年告成,定名开平。开平介于游牧草地与汉地农业区之间,既便于同蒙古大汗所居的和林联系,也便于控制中原,是沟通、联系南北的理想之地。

    开平的兴建,是忽必烈用儒臣治理汉地初见成效和信心增强的结果。儒臣们牛刀小试,就使邢州、河南、陕西的面貌改观,这本是蒙古国加强对汉地统治和治理的大好时机。正当忽必烈准备起用儒臣大展宏图之际,却遭到了来自蒙古贵族内部保守势力的干扰和阻挠。

    宪宗蒙哥虽有志于继承和发展父祖的事业,但在靠军事征伐取得东至高丽,西达西亚、东欧的广阔地区后,他没有准确地把握时机,适时地由军事征伐转向政治治理,却一味坚持“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他即位后所发布的命令都是些针对一般性问题采取的治标办法,没有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深入了解各地区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而对蒙古贵族内部的矛盾斗争及由此引起的各兀鲁思的独立倾向认识不足,没有相应的对策,依然希望以大汗的身份坐镇漠北,控制四方。在用人行政上,他所奉行的依然是窝阔台时期的权宜措施。

    忽必烈势力的发展,声望的提高,对蒙哥不无威胁。他依靠儒臣推行的汉法使习惯于任意勒索的蒙古、色目贵族受到了限制,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于是,忽必烈遭到了企图保持现状以维护既得利益的宗亲和掌握汉地财赋大权的官员的反对。他们向大汗告发忽必烈,罪状是“王府得中土心”,“王府诸臣多擅权为奸利事”。

    古代风景画鉴赏丁巳(宪宗七年,1257),蒙哥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权。当蒙哥亲征南宋时,令塔察儿(斡惕赤斤之孙)领左翼军,而以有“脚病”为名,不令忽必烈领兵出征。同时,遣亲信阿兰答儿为行省丞相,刘太平为参知政事,率囊家台、脱因等到陕西、河南检核财赋。他们在关中设钩考局,用一百四十二项条款对河南经略司、陕西宣抚司大小官吏进行考校审查,声称除史天泽、刘黑马外,其余诸人皆可不向大汗报告,不经批准直接由钩考局定罪处治。他们“钩校考索,不遗余力,又取诸路酷吏分领其事,大开告讦,虐焰汹汹”,“恣为威酷,盛暑械人炽日中,顷刻即死”。仅陕西宣抚司死于威刑者就达二十余人。

    此次狱讼是蒙古统治集团在治理汉地上两种不同政见矛盾冲突的结果。所谓“王府得中土心”正是以汉法治汉地的结果;而“诸臣为奸利事”则是汉地诸臣选择忽必烈为实现其政治抱负,甘心为其效劳的反映,他们在管理财赋中,为王府谋利侵犯大汗利益的现象是存在的,他们把本属大汗的钱物送入王府,以增强王府的经济实力。阿兰答儿等人广为罗织,目的则是打击忽必烈的政治势力,破坏他的改革计划。如何保存实力,渡过这场危机,是忽必烈面临的最大难题。作为藩王,忽必烈是无力与蒙哥对抗的,汉地儒臣一方面承受着大狱的压力,一方面设法缓和矛盾,结束危机。

    面临残酷的迫害,史天泽、廉希宪、赵璧等挺身而出,身任其咎,以避免更多的牺牲;姚枢则建议忽必烈晋见蒙哥,以解除他的疑虑。他说:“帝,君也,兄也;大王为皇弟,臣也。事难与较,远将受祸。莫若尽王府妃主自归朝廷,为久居谋,疑将自释。”这是个大胆的有风险的办法。忽必烈采纳了。兄弟相见之际,疑团自释,蒙哥下令罢钩考局。此时,正值塔察儿东路军失利返回,于是忽必烈自请率军南征,得到准许。

    戊午(宪宗八年,1258)十一月,忽必烈自开平起行,第二年二月,抵邢州。以杨惟忠为江淮荆襄湖南北等路宣抚使,郝经为副从行。五月,于军中征东平宋子贞、李昶,访问得失。子贞对以“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所以拒命者,特畏死尔,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昶上疏:“论治国,则以用贤、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为对;论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忽必烈都表示接受。当忽必烈进至鄂州时,已得到蒙哥死于四川合川的消息。郝经遂上《班师议》,指出:“宋人方惧大敌,自救之师虽则毕集,未暇谋我。第吾国内空虚,塔察国王与李行省(李班)肱髀相依,在于背胁;西域诸胡窥觇关陇,隔绝旭烈大王;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觊觎神器,染指垂涎。一有狡焉,或启戎心,先人举事,腹背受敌,大事去矣。且阿里不哥已行赦令,令脱里赤为断事官、行尚书省,据燕都,按图籍,号令诸道,行皇帝事矣。虽大王素有人望,且握重兵,独不见金世宗、海陵之事乎!若彼果决,称受遗诏,便正位号,下诏中原,行赦江上,欲归得乎?”忽必烈采纳了他的意见,与南宋缔结密约,于己未(1259)年底返回。

    注释1拭指为蒙古人的一种风俗,在小孩第一次出去打猎时,将肉或油脂抹在他们的大拇指上,预示成功。参见《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成吉思汗记》(六)。

    2《元史·刘秉忠传》;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太保刘文正公》,中华书局影印元刊本。

    3程钜夫《雪楼集》卷六《海云简和尚塔碑》。

    4《元史·赵璧传》、《西岩集》卷一九《赵璧神道碑铭》。

    56《元史·王鹗传》,《元朝名臣事略》卷一二《内翰王文康公》。

    7《元史·世祖纪》。

    89《元朝名臣事略》卷二○《宣慰使张公》。

    10《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太保刘文正公》。

    《元史·姚枢传》,《元朝名臣事略》卷八《左丞姚文献公》。

    《元文类》卷一○《尚书刘文献公》。

    元太宗时,用耶律楚材言,于中原以科举取士,戊戌年(1238),命刘中等以词赋、经义、论三科取士,得四千多人,称戊戌选。

    《元史·姚枢传》,《元朝名臣事略》卷八《左丞姚文献公》。

    两答剌罕即八答(巴歹)和启昔礼(乞失力黑)。答剌罕为勋臣封号,授与对成吉思汗本人及其家人有恩者。享有九次犯罪不罚乞免除赋税、自由选择牧地、俘获与猎获物归己以及可随时入见大汗等特权。

    《元史·史天泽传》,《元朝名臣事略》卷七《丞相史忠武公》。

    姚枢认为:“南京河徙无常,土薄水浅,泻卤生之,不若关中厥田上上,古名天府陆海。”

    《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平章廉文正王》。

    史天泽父史秉直、刘黑马父刘伯林皆在太祖时降蒙。天泽、黑马太宗时已为万户,分别参与灭金、西征,握有兵权。

    关于钩考陕西、河南钱谷事,并参见《元朝名臣事略》所载《内翰窦文正公》、《平章廉文正公》、《丞相史忠武公》、《左丞姚文献公》、《枢密赵文正公》及《牧庵集》所载《谭澄神道碑》、《姚枢神道碑》等。

    《元史·姚枢传》。

    《元史·宋子贞传》。

    《元史·李昶传》。

    郝经《酸川集》卷三二《班师议》,《元史·郝经传》。钦察汗国的兴亡1207年,成吉思汗分封亲族时,把也儿的石河和阿勒台山一带的一切地区和兀鲁思以及四周的冬、夏游牧地都赐给了长子术赤,“并颁赐了一道务必遵命奉行的诏敕,命令术赤汗将钦察草原诸地区以及那边的各国征服并入他的领地”1。当时,术赤所能控制的虽然只有也儿的石河上游和阿尔泰山地区。但是他同时得到了向西发展势力的命令和权力,以钦察草原为中心的地区是成吉思汗为他确定的下一个战略攻取目标。但是,随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对西夏、金和花剌子模的战争,动用了大量兵力。术赤没有向西发展势力的机会。

    西征期间,成吉思汗遣哲别、速不台追袭花剌子模王摩诃末,哲别等一度进军至钦察,这是蒙古军对钦察草原首次用兵。

    1220年秋,哲别、速不台自伊朗北部进入阿哲尔拜占(阿塞拜疆),逼近其首府桃里寺(今伊朗东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其首领月即别自知不能敌,遣人献纳金钱、牲畜请和,蒙古军离去,在里海西岸的木甘草原(也作木干,在今阿塞拜疆共和国阿拉斯河下游南)驻冬。

    1221年初,蒙古军进兵谷儿只(格鲁吉亚)。败其守军,但因其境内林密路险,难于通行,旋即退兵,再至桃里寺。在镇压哈马丹城的反抗势力后,再入桃里寺。

    1222年,自桃里寺北进,再入谷儿只,在边境上击败谷儿只守军。转战设里汪(又做失儿弯),攻破其首府沙马哈(今阿塞拜疆舍马合);进取打耳班(今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捷尔本特),自此越过太和岭(高加索山),进入阿速。

    人、钦察人地区2。阿速与钦察联兵抗击,双方相持不下。蒙古人设计拆散了阿兰人与钦察人的联盟,将他们各个击破。当时蒙古人通知钦察人道:“我们和你们是同一部落的人,出自同一氏族,而阿兰人是我们的异己。让我们缔结互不侵犯的协定吧,你们想要金子、衣服,我们给你们,你们(阿兰人)给我们留下吧。”他们将许多财物送给钦察人,钦察人便回去了。阿速人失去了同盟,被蒙古人击败。

    钦察人相信了缔结的和约,回到了各自的地区,蒙古人却出其不意地突然向他们发起攻击,击溃了钦察人,夺回了送给他们的物品3,占领了钦察草原,钦察人被迫逃散。钦察一部落首领忽滩逃往斡罗斯并向他的丈人斡罗斯加里奇公、大胆的姆斯齐斯拉夫求救,由加里奇公出面,联合基辅等几个南罗斯公国,组成了斡罗斯、钦察联军,共同抵抗蒙古。

    蒙古军得知罗斯王公们准备援助钦察后,不想与罗斯开战。他们向罗斯派出议和使者4,但斡罗斯王公们杀死了蒙古使者,向蒙古军展开了进攻。蒙古军队见罗斯联军兵力强大,主动退走,但罗斯联军却尾追不舍。这期间,蒙古人又派出了第二批使者,除谴责他们杀害使者外,仍然要求他们放弃追击,联军依然没有接受。初次交锋,罗斯军获小胜,加里奇公姆斯齐斯拉夫与沃伦公丹尼尔渡过第聂伯河,又在河东击退了蒙古军前锋。两次小胜使他们产生了轻敌情绪,他们脱离联军,贪功急进,1223年六月在阿里吉河与蒙古主力遭遇,双方展开激战。在“用厉害的武器装备起来、并具有铁的纪律的鞑靼人”(罗斯人对蒙古人的称呼)的强大进攻面前,罗斯联军缺乏统一指挥、统一意志的弱点暴露了。加里奇公与沃伦公迎击蒙古军失利,钦察人向后溃逃,扰乱了后面的罗斯步兵。在阿里吉河旁山上仓猝扎营的基辅公,坐视加里奇亲兵覆灭,不肯派兵应援,结果分别被蒙古军逐个击破并被迫投降。罗斯军全部被歼,投降的王公被绞死,只有加里奇公与其残部得以逃脱,这就是有名的阿里吉河之战,它导致了蒙古人对斡罗斯的征伐和奴役。

    由于速不台、哲别此行的目的不是与罗斯争战,且对罗斯的情况缺乏了解,又急于回师,所以他们没有进一步深入罗斯内地,而是南下向克里木半岛进军,占领了半岛南岸的速答黑城,并打败了前来援助钦察人的斡罗斯、钦察人联军,然后经由里海、黑海北岸与成吉思汗会师,回到蒙古草原。

    在哲别、速不台向谷儿只进军时,术赤也在攻陷玉龙杰赤后回到了自己的兀鲁思。1223年,成吉思汗起程东归时,曾召他来见,术赤推病不赴,成吉思汗大怒,命察合台、窝阔台带兵去抓他,自己也准备亲征,后传来术赤病死的消息,遂派幼弟斡惕赤斤处理术赤丧事,确定术赤次子拔都为兀鲁思继承人。

    与罗斯的接触和交锋助长了蒙古贵族的贪欲和扩张野心,拔都接管兀鲁思后,为扩大其统治范围,力主对罗斯用兵。窝阔台即位后,蒙古再次派兵至伏尔加河,出征钦察、撒克辛(今伏尔加河下游),钦察人向不里阿尔人(居住在以喀山为中心的伏尔加河流域地区)求援,蒙古军打败了不里阿尔人,迫使他们退却。这次出征是一次试探性的军事行动,蒙古人搜集到了必要的情报,并主动撒军。

    元太宗六年(1234),先派拔都出征钦察、阿速和斡罗斯等地。七年(1235),窝阔台又召集了一次忽里勒台,决定对上述地区进行大规模征讨,窝阔台甚至打算亲自领兵出征,经宗王讨论决定,这次远征由各兀鲁思抽调军队,并由各宗王长子统领,因此也被称为“长子出征”。

    参加这次远征的宗王有:拖雷的长子蒙哥及其弟拨绰;窝阔台的长子贵由及其弟合丹,孙子海都;察合台的儿子拜答儿、孙子不里;术赤的儿子拔都、斡儿答、昔班、别儿哥和成吉思汗的庶子阔列坚等。远征军统帅由拔都担任大将速不台为统兵作战的主将,出征将士约十五万人。

    在忽里勒台召开之前,拔都已奉窝阔台之命先期进军。根据大会决议,1236年春参加远征的诸王和大将速不台率师出发。秋,进到不里阿耳,与拔都会师。他们在会商后,按照决定分别率领本部兵向各自的目标推进。拔都顺利地征服了不剌儿人(波兰)和巴失乞儿惕人(匈牙利);速不台则攻陷了不里阿耳城(在伏尔加河与卡玛河会流点南,今喀山南一百一十五公里,其废址在今伏尔加河上的保加尔——乌斯宾斯克耶村附近),迫使其首领降服,平息了他们发动的叛乱。

    1236年冬,蒙哥进军亦的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部。居住在亦的勒河和阿牙黑河(今乌拉尔河)之间的钦察人部落有的遣使纳款,有的则据险抵抗,抵抗最力的是斡勒不儿里克部首领八赤蛮,他与阿速人首领合赤儿——兀古列联合,不时袭击蒙古军队,一些逃出的难民也去投靠他。他们凭借亦的勒河下游密林的掩护,经常转移,蒙古军难以发现他们的行踪。1237年,蒙哥下令造二百只船,每只船上都载一百名全副武装的蒙古士兵,在亦的勒河中游弋;他本人及其弟拨绰则率军在河两岸大森林中搜索,八赤蛮被迫转移到亦的勒河口附近的宽田吉思海(里海)中的岛上。蒙古军跟踪至海边,乘大风水浅可涉之际,进入该岛,尽歼钦察军,活捉八赤蛮。八赤蛮不肯降服,被杀。

    在征服了亦的勒河中下游的钦察人、不里阿耳人地区和对东南欧进行了首次攻击后,1237年秋,拔都召集了一次出征诸王的忽里勒台,决定共同进攻斡罗斯。会后,他们向亦的勒河中游推进,迅速地占领了莫尔多瓦人的国家。冬天,大军逼近梁赞。拔都从南面进抵梁赞国,入境之前,就要求梁赞公缴十一税,“不论大公、平民,缴十分之一的白马、黑马、褐马、火红马和花马”,“还得缴十分之一的甲胄”5。双方的和谈失败,梁赞公又不敢在野外与蒙古军会战,于是他们固守城池。蒙古军扫荡了一些小城,使“它们从此永远毁灭,不再见诸历史”6,十二月中旬,大军包围了梁赞城(今斯帕斯克城附近的旧城)。守军坚守了六天,第七天,城市陷落。居民部分被杀,部分被烧死。“梁赞城与梁赞国变了样……”,“它的光荣付诸流水,一切荡然无存,只剩下烟、焦土与灰烬”。

    1238年,蒙古军从梁赞向弗拉基米尔公国进发。途中他们在科洛姆纳击溃了弗拉基米尔公的军队,并攻克了莫斯科、苏兹达尔、罗斯托夫等十余城。二月到达弗拉基米尔城下。

    弗拉基米尔大公出城召集军队和联络援军,城中由其子负责守卫。蒙古军猛攻五日,城破。大公的家属和城中显贵避入教堂,全部被烧死。三月,拔都遣一支军队进攻昔迪河畔的大公军营,弗拉基米尔大公战死。之后,蒙古军自此向诺夫哥罗德进发,但由于江河解冻,道路泥泞,他们被迫退军,转而南下。抄掠了斯摩棱斯克、契尔尼哥夫等地,在科集尔斯克城遭到了当地军民的顽强抵抗,蒙古军遭到很大损失,直到拔都派来援军,才攻破并血洗了该城,因此蒙古人称这座城为“歹城”。

    古代风景画鉴赏此后远征军继续南下,攻取钦察草原西部地区,钦察部长忽滩战败,率部迁入马札儿(匈牙利)境。1239年,蒙哥、贵由统兵进入阿速国,攻下其都城蔑怯思,阿速国主杭忽思投降。1240年,蒙哥、贵由奉窝阔台命东归,仍以杭忽思守其国,而将其子阿塔赤并所部阿速军带回。这支军队从蒙古军攻四川,灭南宋,成为元朝很重要的一支色目军队。

    当贵由、蒙哥率军南下时,拔都正统军攻略亦的勒河以东地区,并在钦察草原休养士马。蒙哥的军队首先到达基辅城下,他派出的劝降使者为基辅人杀死,基辅公则逃到了马札儿。1240年拔都的军队也到达基辅,诸路军云集,围攻基辅。蒙古军势极盛,“兵车辚辚,骆驼呜叫,以致人们说话彼此都听不见”7。拔都下令在城周架炮,昼夜不息地猛烈攻城,守将德米特尔率领军民顽强地固守,城陷后因负伤被捕,也因其忠勇而获得赦免。接着,蒙古军继续西进,攻下加里奇国,加里奇公也逃到了马札儿。1241年,蒙古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拜答儿、兀良哈台率领侵入孛烈儿(波兰),一路由拔都兄弟、速不台率领进军马札儿。当时的孛烈儿已分裂为若干小封国,国王博列思老无力令各封国,拜答儿等得以顺利渡过维思秃刺河,攻掠其都城可剌可夫,并乘筏渡过奥卡河,败昔烈西亚亨利二世集结的孛烈儿、日耳曼和条顿骑士团三万人,亨利战死。后在斡勒木志城下,为波希米亚将领雅罗思老挫败,遂转向马札儿与拔都军会合。

    拔都将其主力分为三路侵入马札儿,利用马札儿内部分裂,诸侯不受国王约束和当地诸侯与逃人的钦察人之间的矛盾,攻下佩斯城,驻军秃纳河(多瑙河)东,一面休养士马,一面四出抄掠。先锋曾到达维也那。但是,长期征战的蒙古军此时也已是强弩之末,无力再进行征伐,不久,传来窝阔台死讯,拔都遂班师东还。此后,他把营帐设在亦的勒河下游,并在那里建立了萨莱城,作为本兀鲁思的都城。他不但统治了亦的勒河下游的钦察人地区,而且将罗斯诸公国也纳入了兀鲁思范围,作为蒙古国的宗王,代表蒙古国对那里行使权力,蒙古国在罗斯诸公国调查户口,罗斯被看作是“政治上自治的、具有自己政权、但依属于诸汗、须向他们纳贡(出巡费)的地区”8。

    由于拔都同蒙古国第三任大汗贵由矛盾很深,拔都接管的术赤兀鲁思在贵由统治时期就对蒙古国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倾向。又由于坚决拥立蒙哥为第四任大汗,得到了大汗对其在蒙古国西部权力的确认。忽必烈即位后,统治重心移向中原,都城迁往大都,拔都的封国实际上已经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这就是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十五世纪中期以后,由于钦察汗国境内蒙古贵族的内讧和罗斯人民的反抗,汗国发生分裂并走向衰亡。

    注释1《史集》第二卷《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汗传》。

    2阿速人:又做阿兰人,伊朗语族部落,居住在高加索山北,信仰基督教。

    钦察人:俄罗斯著作一般称其为“波罗维赤”,伊斯兰著作称“钦察”,拜占庭史家称其为“库蛮”。突厥语族部落,分布在里海、黑海以北,东起乌拉尔河、西至顿河的广阔草原地区,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部分信仰基督教。

    3《史集》第一卷第二编中记载:哲别和速不台来到伊拉克、阿塞拜疆和阿儿兰地区。对那些地区进行了屠杀、洗劫,然后他们取道钦察打耳班回到了蒙古。

    4《诺夫哥罗德第一编年史》载,使者传达蒙古将领的旨意说:“我们听说你们听信了波罗维赤人的话要来同我们打仗。可是我们不想侵占你们的国土,既不侵占你们的城市,也不侵占你们的村庄,我们不是到你们这里来,而是奉上帝之命来征服那奴隶和马夫,可恶的波罗维赤人的;你们同我们讲和吧,他们若逃到你们处去时,就将他们杀死,财物都归你们所有;听说他们对你们作恶多端,我们就是为了这个来征讨他们的。”转引(苏联格列科夫、雅库博夫斯基《金帐汗国兴衰史》,余大钧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56《金帐汗国兴衰史》。